申报材料
 申报书 
 成果报告 
 教学成果应用及效果  
成果报告
2018-04-22 23:19  

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报告

成果名称:贫困地区高校工商管理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成果完成人:田宇李政忙龙海军李琼欧阳胜

成果完成单位:吉首大学



一、成果缘起

1.问题的提出

贫困地区往往陷入一种发展的悖论——梅佐乔诺陷阱:输入了经济发展所需的物质资源,却没有提供必要的人力资本和体制保障;提供了发展的外部推动力,却没有建立起自我发展能力。由此,外部输入的物质资源短期内促进了贫困地区经济总量的增长,但由于这种增长没有区域内在动力的支撑,不能保证贫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要求“以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为主线”,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战略指出“着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不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提出“要发挥创业人才在扶贫开发中的作用”,乡村振兴战略强调“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以上国家战略无不折射出贫困地区扶贫与发展的关键是提升区域自我发展能力,其中,尤以贫困地区创新创业人才的涌现至为紧要,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吉首大学位于武陵山连片特困区腹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境内(习近平总书记在该州调研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思想),多年来,秉承“平民大学”的办学理念,确立“立足大湘西、面向大武陵、做出大贡献”的办学定位,肩负着为贫困地区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高级专门人才使命。原国务院总理朱镕基称赞“吉首大学是湖南的骄傲”,原国家副主席曾庆红肯定“吉首大学具有特殊价值”,原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说“看到了吉首大学,就看到了武陵山区脱贫致富的希望”。

对接国家战略及区域发展需求,为解决贫困地区高校人才培养与贫困地区对创新创业人才需求之间结构性失衡问题,吉首大学坚持“突出学生中心、突出产出导向、突出持续改进”原则,积极探索贫困地区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以关系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大局的商科人才培养为突破口,自2010年工商管理国家特色专业开始探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至2013年工商管理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构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流程,不断探索教育供给侧改革,深入、精准推进教育脱贫攻坚战。

2.研究和改革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受制于传统教育模式和教学条件束缚,贫困地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在教育理念、模式与体系、教学资源等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使得本成果的研究与改革尤为必要:

一是教育理念创新的需要。没有从“提升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的高度来认识创业教育的战略地位,仍将创业教育定位在“由学校培养一些个体创业者”层面;没有从贫困地区独特的创新创业情境出发界定贫困地区与发达地区创新创业人才素质要求的差异,不能科学定位贫困地区创新创业人才素质内涵,致使贫困地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匹配度不足。

二是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创新的需要。没有从创新创业能力形成所需的知识、技能和实际经历体验等不同培养维度出发,创新创业素质教育缺乏与专业建设的有机融合,没有建构并有效实施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和训练模式;创新创业教育脱离高校所在区域独特的制度环境和竞争环境,针对贫困地区情景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所需的特色教学资源匮乏严重,导致贫困地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有效度和保障度不足。

三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自我更新的需要。没有系统地建构起“计划-执行-反馈-改进”的创新创业教育螺旋式上升机制,仍将创新创业教育聚焦于人才培养的某个阶段,致使贫困地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自我更新能力弱,导致贫困地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满意度和达成度不足。

二、成果概要和改革实践

1.成果概要

以工商管理国家“十二五”综合改革试点专业为载体,基于PDCA管理循环思想,围绕“一个中心、两大体系、四阶循环”(如图1),科学定位贫困地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内涵,解决了人才培养定位匹配贫困地区需求的适切性问题;构建课内课外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和训练模式,寓创新创业素质教育于专业教育全过程,解决了创新创业素质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一体化问题;系统监控与改进人才培养质量,解决了创新创业素质教育反馈改进、自我完善的“自新机制”问题,为贫困地区培养了一批有创新、敢创业、善管理的创新创业人才。“一个中心”是以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潜质的学生为中心,“两大体系”指构建产学协作的课内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和课外创新创业实践体系,“四阶循环”是通过人才培养定位、人才培养实施、人才培养监测、人才培养改进等四个阶段,正向循环形成人才培养“自新机制”。









图1 本成果概要图


2.成果改革实践

(1)创新教育理念,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区别于发达地区对“顶天型”卓越拔尖人才需求偏好贫困地区因远离经济发展主战场、市场化的前沿,区位劣势和匮乏的资源约束更要求创业者具备综合型创新创业素质与潜能。通过大量走访用人单位和对毕业生访谈,并结合14个省级以上教研教改课题,从人才理念、特色、能力和类型等维度科学定位了贫困地区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内涵(如图2)。


图2 贫困地区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内涵



(2)构建教育体系和训练模式,寓创新创业素质教育于专业教育全过程

一是搭建多层次课内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设立《大学生创业导论》等20余门创新创业通识教育课程和创新创业学分,《市场营销》等10门创新创业知识教育课程,《创业管理》等6门创新创业能力教育课程,打造意识普及、知识积累、能力培养的创新创业阶梯式课程模块。

二是构建全方位课外创新创业实践体系。搭建以“民族地区商科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心”、12家企业为骨干的校内外创新创业实训平台,打造创新创业实践硬件平台;建设创新创业素质大讲堂、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创新创业学科竞赛、创新创业基地实训等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打造创新创业实践软件平台。

三是践行进阶式创新创业训练模式。通过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引导学生创新创业研究;通过创新创业课程实验、专业综合实训开展创新创业实训;通过创新创业学科竞赛开展创新创业模拟;通过创新创业实训基地实习开展创新创业历练。践行了“项目引领-平台实训-竞赛模拟-基地历练”进阶式创新创业训练模式。

(3)建设师资队伍和教学资源,夯实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保障

一是建设创新创业素质教育师资队伍,通过实施 “国际化视野提升计划”、“‘双师型’教师培养计划”、“校外教师资源引进计划”,建成由26名有一定国际视野、实践能力强的专职教师和35名知名学者、企业家组成的师资队伍。二是开发创新创业特色教学资源,出版了《金字塔底层创业》等12部特色教辅教材。三是开展教研互动,聚焦贫创业扶贫研究主题,通过22项国家自科、社科基金项目,在《经济研究》、《中国工业经济》、《南开管理评论》等期刊发表高质量论文,用前沿的特色科研成果反哺教学。

(4)构建反馈改进机制,形成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自新机制”

一是构建起由学(素质评价)、教(学生评教+教学督导)、用(企业评价)三主体构成的多维创新创业素质教育反馈体系。实施学生创新创业素质综合测评,并将测评结果与学生评奖评优挂钩,激发学生提升创新创业素质的内生力;通过学生评教和教学督导,将评教结果与年终绩效分配挂钩,促进教师改进教学质量;依托毕业实习检查等途径,了解企业对学生创新创业素质的评价。二是在学、教、用三主体信息反馈基础上进行综合评价,并据此实施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教学管理制度优化、产学协同育人规范,固化人才培养改进。形成贫困地区创新创业素质教育反馈改进、自我完善的“自新机制”,保障了人才培养的达成度和满意度。

3.实践成效

(1)专业人才培养成效

一是学生在国内外创新创业比赛中成绩突出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在“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等创新创业竞赛中获各类奖项147项,其中,2016年获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设计大赛(营销创客类)一等奖(唯一一等奖)。

二是学生研究性学习和科技实践创新能力强。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获3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7项省级大学生研究性学习与创新实验项目,公开发表论文20篇。

三是学生毕业生创业率高,创新创业意识强。毕业生贾武于2014年获评湘西州优秀青年企业家,并担任吉首市青年创业家协会会长。3名学生被评选为湖南省大学生创业之星。2011级工商管理班9位同学投身创业,学生创业率达13.6%。

(2)专业建设成果多

一是课程建设成果多。搭建起由《市场营销学》、《管理学原理》省级精品课程、名师空间课堂领衔的创新创业精品课程群。

是教材建设成果多。出版了《金字塔底层创业》、《贫困地区创业管理案例研究》等12部创新创业特色教辅教材。

三是师资建设成果多。教学团队新增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省特支计划教学名师1人、宝钢优秀教师奖1人、楚天学者特聘教授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指委委员1人、湖南省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人、省级学科带头人1人、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4人、湖南省青年教学能手2人。教师获各类省级以上教学竞赛奖励8项。2位教师获湖南省课堂教学竞赛一等奖,2位教师分获湖南省微课大赛二等奖和三等奖,2位教师获湖南省课堂教学竞赛三等奖。

四是教学研究成果多。高层次教研课题多,教师共主持省级以上教研教改课题14项;高层次教研论文多,在《中国高等教育》、《中国教育报》等刊物上发表各类教改论文46篇。

五是平台建设成果多。工商管理专业相继获评国家特色专业、国家和湖南省普通高校“十二五”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获湖南省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湖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基地。

(3)专业办学社会声誉高

《中国教育报》等多家媒体报导了人才培养经验、成果,省内外多所高校来校交流办学经验,时任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的李友志同志肯定本成果“扶贫先扶志,吉首大学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抓住了反贫困问题的致胜之匙”;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韩伯棠教授、包国宪教授一致评价:“吉首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办学特色鲜明,专业办学成效显著,该专业的办学在贫困地区高校同类专业中具有示范效应”。教学科研成果多次获省领导批示,湖南省副省长隋忠诚要求“湖南省农委、省扶贫办相关领导认真阅研,务求在巩固脱贫成果,建立脱贫长效机制上下功夫”,湖南省政协副主席张大方评价“对促进我省扶贫产业发展和助推连片特困地区整体脱贫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和实践意义”。

三、成果创新之处

1.人才培养理念创新。基于贫困地区创业特点,从人才理念、特色、能力、类型等方面科学合理定位了具备综合型创新创业素质与潜能的贫困地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内涵,更好地解决了贫困地区高校人才培养与贫困地区对创新创业人才需求之间结构性失衡问题,提升了人才培养对社会需求的匹配度。凸显“突出产出导向”原则。

2.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以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潜质的学生为中心,以构建产学协作的课内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和课外创新创业实践体系为路径,以多渠道构建创新创业素质教育反馈改进机制为保障,从多维角度和层次构建培养对象更为合理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增强贫困地区高校工商管理本科学生的学习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创造性、系统地构建与实践了贫困地区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一个中心、两大体系、四阶循环”模式。凸显“突出学生中心”原则。

3.因地制宜打造特色教学资源。通过教育供给侧改革,因地制宜打造特色教学资源,为贫困地区培养适应金字塔底层创业环境的创新创业者。一是紧紧围绕《中国连片特困区发展报告》蓝皮书编纂工作持续开展贫困问题研究,出版多部反贫困著作与教材,并聚焦创业扶贫开展特色型科学研究,以反哺教学;二是突破贫困地区高校商科学生实习实训条件严重不足的困境,争取中财资金支持建成近1000平米的“大文科综合实训中心”,全岗位、全流程模拟商业社会环境(VBSE)进行创业场景仿真,提高了人才培养的保障度。

4.人才培养质量管理机制创新。基于PDCA管理循环思想,系统地构建起融人才培养定位(计划:Plan)、人才培养实施(实施:Do)、人才培养监测(检查:Check)、人才培养改进(改进:Action)等为一体的贫困地区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管理螺旋式上升机制,系统保障和实现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可持续性改善,实现了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措施精准。凸显“突出持续改进”原则。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