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最新动态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商学院>>最新动态>>正文
我校《中国连片特困区发展报告(2014-2015)》蓝皮书在北京发布
2015年04月17日 00:00 作者:办公室 审核:

  •     4月15日上午,由游俊教授、冷志明教授、丁建军副教授担任主编,主要由我院研究团队参与编撰的第二部连片特困区蓝皮书《中国连片特困区发展报告(2014—2015)》在北京发布。中央候补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培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谢寿光,国务院扶贫办全国扶贫培训宣传中心副主任任铁民,国家民委政策研究室处长张世保等领导出席发布会并讲话。中国科学院研究员樊杰、北京大学教授薛领、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杨万东、中央财经大学教授戴宏伟等在京部分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出席并分别发表了精彩点评。我校党委书记游俊教授做主题报告,校长白晋湘教授致欢迎词,副校长钟海平教授主持发布会。

  •     校长白晋湘在欢迎辞中表示,新型城镇化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重点推进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也是“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连片特困区是一类特殊类型区域,不仅城镇化发展滞后,而且其城镇化研究也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为了弥补这一不足,并激起人们对连片特困区新型城镇化的关注,吉首大学“中国连片特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研究”课题组以“集中连片特困区城镇化进程、路径与趋势”为主题,编撰了《中国连片特困区发展报告(2014-2015)》蓝皮书。
  •     中央候补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培林说,由吉首大学适时推出的、以连片特困区城镇化为主题的《中国连片特困区发展报告(2014-2015)》,从理论与实践、宏观与微观、整体与局部、时间和空间相结合的视角,全面考察了2004年以来我国14个连片特困区的人口城镇化、产业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的进程及特征,并基于各连片特困区城镇化发展质量和时空演变趋势,结合扶贫攻坚与区域发展规划,从产业、人口、空间形态创新等方面对片区城镇化发展战略及其实施方案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该书不仅为关注连片特困区城镇化进程与区域发展的社会各界提供了及时翔实的第一手信息,也为连片特困区新型城镇化的推进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参考意义和理论价值。
  •     国家民委政策研究室处长张世保说,作为武陵山片区唯一的综合性大学,吉首大学积极响应国家连片特困区的扶贫发展战略,把服务武陵山片区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己任,对连片特困区的区域发展十分关注。近年来,吉首大学一直积极投身于连片特困区区域发展的研究中,为连片特困区的发展积极献言献策,不仅在武陵山片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中坚作用,也为其他连片特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做出了重要贡献。
  •     国务院扶贫办全国扶贫培训宣传中心副主任任铁民说,作为国家扶贫工作的主管部门,国务院扶贫办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中国的扶贫与减贫实践。作为持续性的学术项目,连片特困区蓝皮书已成为我国社会各界关注和交流片区扶贫开发实践经验的一个重要平台。希望吉首大学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能够更好地开发和利用这一平台,为我国的扶贫攻坚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     校党委书记、《中国连片特困区发展报告(2014—2015)》蓝皮书主编游俊从撰写背景、主要内容、结论与建议三个方面做了主题发言。他说为积极响应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的需要,因地制宜地推进连片特困区的新型城镇化,吉首大学连片特困区蓝皮书项目组确立了“集中连片特困区城镇化进程、路径与趋势”这一主题,完成了14个连片特困区城镇化的专题研究,撰写了《中国连片特困区发展报告(2015)》蓝皮书。他通过介绍连片特困区设市城市数量少,城镇化进程缓慢;城镇规模普遍较小,中心城市带动能力弱;城镇化集聚能力不强,缺乏内生动力等主要特征,分析了连片特困区城镇化的总体趋势:城镇化产业基础明显增强、城镇化的空间格局更趋合理、城镇化人口吸纳能力有所提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连片特困区城镇化的思路与建议:遵循“人-业-地”耦合互动原理,走因地制宜的多元城镇化道路;加大产业培育、集聚力度,走有产业根基的可持续城镇化道路;继续推进空间整合优化,走土地集约和环境友好型城镇化道路;创新农民进城、人口迁移模式,走分类推进的包容性城镇化道路。
  •     与会专家高度评价了《中国连片特困区发展报告(2014-2015)》,认为该书响应时代呼唤、顺应人民期盼,为连片特困区坚持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相结合,坚持跨越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坚持加快发展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相结合,坚持统筹协调发展与突出重点相结合,坚持发挥各自比较优势与跨省协作相结合,坚持运用市场机制调节与发挥政府政策引导作用相结合,坚持国家支持与自力更生相结合的路径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     中国科学院樊杰研究员说:扶贫问题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区域发展的最大的一个亮点,但是目前到了一个关键的时刻,那就是扶贫工作的重点已经从解决温饱问题转换成区域发展上来。也就是常说的要把“输血”模式转化成“造血”模式这样一个过程上来。连片特困区的扶贫开发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它的发展规律和路径往往不是很清晰明确,也没有现成的结论和模式,需要大家进一步地研究。
  •     北京大学薛领教授说:“这是一个全面、系统、跨行政区域的综合性报告,从人口、产业、空间、环境等多个维度多个视角来研究特困区的城镇化和发展,有大量的详实的数据分析,奠定了它扎实的研究基础。”
  •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杨万东认为,目前,由于连片特困区农村的空心化程度越来越高,完全依靠当地农民自身的城镇化已经越来越困难。需要外部的要素推动,比如技术、资金的推动,只有这些生产要素回流农村才能更好地推动当地的城镇化。否则,特困区二元结构矛盾将会越来越突出。
  •     中央财经大学戴宏伟教授用“三个比较准”评价了《中国连片特困区发展报告(2014-2015)》:第一,把城镇化作为连片特困区的脱贫的着力点,抓的比较准。第二,报告中关于贫困区脱贫的因素,抓的比较准。第三,报告中关于贫困区下一步脱贫的措施,抓的比较准
  •     《中国连片特困区发展报告(2014-2015)》蓝皮书以“集中连片特困区城镇化进程、路径与趋势”为主题,第一次全面、系统地梳理了我国14个连片特困区城镇化的特征和规律。全书由总报告《中国连片特困区城镇化进程、趋势与发展思路》以及12篇分报告组成。其中,总报告关注集中连片特困区这类特殊类型区域城镇化的“共性”,发现连片特困区城镇化具有设市城市数量少、城镇化进程滞后,城镇规模小、中心城市带动能力弱,城镇要素集聚能力不强、缺乏内生发展动力,中心城市发展缓慢且不同片区差异明显的四大特征,以及产业特色化、规模化、多样化、高级化、集中化,空间格局趋向明确、对外通道加速建设、对内分工联系日趋紧密,农民市民化能力增强、途径多样、包容性提升的发展趋势。进而指出连片特困区应走因地制宜的多元化、有产业根基的可持续性、土地集约和环境友好型、分类推进的包容性城镇化道路。12篇分报告则关注11+3个连片特困区城镇化的“个性”,从人口城镇化、产业城镇化和土地(空间)城镇化及“人-业-地”三者的协调关系方面考察了武陵山片区、乌蒙山片区、滇黔桂石漠化片区、滇西边境片区、秦巴山片区、六盘山片区、吕梁山片区、燕山-太行山片区、大兴安岭南麓片区、大别山片区、罗霄山片区以及西藏、新疆南疆三地州和四省藏区的城镇化进程、特征、路径、趋势和发展战略、思路与对策。报告特别指出,城镇化从其直观表现来看,是人口和产业在地理上的集中与集聚,而其内在机理则是“人-业-地”的相互耦合和动态均衡过程。连片特困区虽是一类具有诸多共性的特殊类型区域,但不同连片特困区、同一片区内不同地区之间的人口特征、产业基础和自然地理条件仍存在差异,因而在城镇化类型、城镇化路径和城镇化政策需求方面也会各不相同,需要因地制宜地推进城镇化进程。

上一条:学校督察组来我院督察、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改落实情况 下一条:商学院“毕业杯”篮球赛落下帷幕

关闭

Copyright © 2019 All Right Reserved. 吉首大学商学院 地址:湖南吉首市人民南路120号吉首大学商学院办公室 电话:0743-8564491 传真:0743-8564580